《资源化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HEM4124
课程名称:资源化工工艺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 for resources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反应工程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0)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在大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反应工程等课程学习结束后,为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化工设计基本思想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毕业生具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深造而设立的。
大宗无机化工产品和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是支撑整个化工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既是发挥化学工程学的理论指导作用的重要成果,也是化学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其生产原理、生产工艺对其它化工产品和化工过程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观念的进步,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日益受到重视,尽管由其衍生的产品产量不能与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品同日而语,但其独特性是传统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原料不可替代的。
本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对现有资源化学工艺典型产品的加工原料、工艺原理、选择工艺条件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的学习,认识到同一产品的生产或分离等工艺问题具有多种解决途径,在查询和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原料、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具体条件,能够寻求替代性方案。
掌握化学产品加工的模型;能够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判断化学加工的可行性,掌握选取化学加工有利条件的思路及定性方法,明确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掌握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路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知晓和理解资源化学加工实践中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对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识并逐步形成从工艺源头节能减排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了解资源化学加工过程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治理技术,了解资源化学加工产品周期中产生的污染物等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了解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对化工工程项目有决定性作用。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列于表1
表1、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
指标点表述 |
课程目标 |
2.3认识到化学工程问题解决途径的多样性,并能够利用文献查询和对比研究寻求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
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中,同一种产品往往会有多种生产工艺,完成一个分离、净化或精制任务也会有多种工艺路线,认识到这一点并利用文献调研和对比研究,能够寻找化学工程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 |
课程目标1 通过对现有资源化学工艺典型产品的加工原料、工艺原理、选择工艺条件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的学习,认识到同一产品的生产或分离等工艺问题具有多种解决途径,在查询和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原料、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具体条件,能够寻求替代性方案。 |
3.1掌握化工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全周期、全流程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特定工程需求确立设计/开发任务目标及关键因素。 |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提出产品开发的可能路径,根据热力学原理判断所提出可能路径的可行性,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比较不同原料、不同化学加工路径的优缺点,确定开发任务目标和影响目的产物收率的关键因素。 |
课程目标2 掌握化学产品加工的模型;能够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判断化学加工的可行性,掌握选取化学加工有利条件的思路及定性方法,明确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掌握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路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知晓化工实践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生的整体,认识、理解资源化学加工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课程目标3 知晓和理解资源化学加工实践中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对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认识并逐步形成从工艺源头节能减排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7.2知晓化工实践中常见污染物及治理技术,能够评价产品周期中化学工程实践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
了解、认识不同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技术,能够评价主要污染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
课程目标4 了解资源化学加工过程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治理技术,了解资源化学加工产品周期中产生的污染物等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
11.3掌握化工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多学科环境(包括模拟环境)中的设计或开发过程。 |
认识到生产企业的运行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用于设计或开发过程。 |
课程目标5 了解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对化工工程项目有决定性作用。 |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化学工业简史
§1.2化学加工工业的基本概况化学加工工业的特点 主要原料及产品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史、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化学加工工业的基本概况、特点,掌握石油、煤、天然气、生物资源主要利用方法及重要加工产品。
重点:化工加工工业的特点
第二章化工工艺学基础
§2.1化工生产过程及定量衡量指标
§2.2化工工艺学基础
§2.3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掌握原料利用率、转化率、单程转化率、选择性、过量反应物、限制反应物等概念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转化的限度及提高目的产物收率、产量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的原理、方法,了解循环过程、驰放过程的物料衡算方法。
重点:化工工艺学基础
难点: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可逆放热反应的工艺条件选择的思路和实现方法
第三章合成氨
§3.1概述
§3.2甲烷转化制合成气
§3.3原料气的净化
§3.4合成氨
了解原料气的来源、制取方法,掌握甲烷水蒸汽的工艺原理、工艺方法以及主要设备。了解原料气的净化、精制方法,掌握常见的脱硫、脱碳的工艺原理及工业实现方法。掌握合成氨的工艺原理、合成氨的主要设备、主流工艺流程
重点:主要工序的工艺条件选择依据、典型工艺条件、关键工艺及设备及实现工艺的措施
难点:工艺条件选择的方法及思路
第四章纯碱
§4.1纯碱概述
§4.2氨碱法制纯碱
§4.3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
了解纯碱的生产、应用、市场现状;掌握氨碱法、联碱法的生产原理、典型工艺流程、主要设备。
重点:氨碱法、联碱法生产的原理及工艺
第五章石油炼制
§5.1概述
§5.2石油的常减压蒸馏
§5.3催化裂化
掌握石油炼制催化裂化的工艺原理及主要设备
重点:催化裂化
难点:催化裂化的工艺条件及实现方法
第六章石油化工
§6.1概述
§6.2聚丙烯的生产
§6.3催化氧化—环氧乙烷
§6.4芳烃的转化及苯乙烯的生产
§6.5催化加氢—甲醇的合成
掌握典型石油加工产品的工艺原理、生产流程、工艺条件及主要设备。
重点:聚丙烯的生产、环氧乙烷的生产、芳烃转化、苯乙烯的生产
难点:热裂解产物的分离
第七章煤化工
§7.1概述
§7.2炼焦工艺和炼焦化学产品回收
§7.3炭素制品及生产
§7.4费托合成及煤制烯烃
了解煤化工的概况及现状;掌握炼焦及化学产品回收工艺流程。了解国内煤制油及煤制烯烃的工艺原理
重点:炼焦化学产品回收
难点: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工艺。
第八章生物质化工
§8.1概述
§8.2以油脂为原料的化学加工
§8.3生物质热解、气化、液化、制氢
§8.4淀粉及纤维素的化学加工
实验部分包括两个实验:
实验一、乙苯脱氢制取苯乙烯
基本要求:
⑴了解以乙苯为原料,氧化铁系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单管反应器中制取苯乙烯的过程
⑵学会稳定工艺操作条件的方法
⑶学会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使用步骤,学会实验数据的定量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
根据催化剂的活性温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进料空速、进料比,进行乙苯催化脱氢反应制取苯乙烯,产物冷凝后进行分液,称重,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产物组成,根据进料和产物组成,计算乙苯的转化率、选择性和苯乙烯的收率。
操作要点:
柱塞泵的使用方法、柱塞泵流量的调节方法、反应器中上、中、下段温度的控制,预热温度的控制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乙苯脱氢制取苯乙烯装置、气相色谱仪、载气等。
实验二、催化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学时数:8)
基本要求:
⑴了解反应精馏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设备的结构;
⑵熟悉设备的连续操作,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⑶测定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和传统实验结果比较,体验反应设备和分离设备;
主要内容: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化学反应现象。二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
本实验是以乙醇和乙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本实验是从塔釜直接进料进行间歇式操作。反应只在塔釜内进行,由于乙酸的沸点较高,不能进入塔体,故塔体内有3组分,即水、乙醇、乙酸乙酯。
操作要点:
间歇式反应精馏
⑴量筒取100m1乙醇倒入蒸馏釜内。
⑵取100m1用已配制好的含硫酸0.3%(重量百分数)的冰醋酸,将它倒入釜内。
⑶按操作程序升温。
⑷蒸汽上升到塔顶时,全回流二十分钟后启动回流,控制回流比为3∶1,并开始收集出料,分析。
⑸当全回流时,从侧口向上取样分析直至釜顶。
⑹停止试验,等不再有液体流回塔釜时,取塔顶流出物和塔釜内残留物称重,并分析其值。
⑺计算出转化率和收率。列出各分析数据,并画出塔填料高度与塔内组成的关系曲线。
用带有热导池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去分析原料和产物,色谱操作条件:柱子型号:GDX-102,2m×3mm(OD),桥流100mA,柱箱温度110℃,汽化室140℃,检测室120℃,柱前压0.03MPa,进样量0.5μl。相对校正因子:水0.74、乙醇1.0、乙酸乙酯1.15。各物质含量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
主要设备:
催化反应精馏装置。装置技术指标:玻璃塔体:Φ20mm,填料高:1.4mm;填料:2×2 mm(不锈钢钢θ网环);保温套管直径:60~80mm;釜容积:500ml,加热功率:300w;保温段加热功率(上、下段):各300w;塔的侧口位置:
侧口:五个;每口间距:250mm,距塔底和塔顶各200mm。
气相色谱仪,带热导池检测器,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如表2
表2、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内容(按章填写) |
学时 |
||||
课 堂 讲 授 |
实 验 课 |
习 题 课 |
讨 论 课 |
其 它 |
||
1 |
第一章绪论 |
2 |
||||
2 |
第二章化工工艺学基础 |
6 |
||||
3 |
第三章合成氨 |
8 |
||||
4 |
第四章纯碱 |
4 |
||||
5 |
第五章石油炼制 |
4 |
4 |
|||
6 |
第六章石油化工 |
6 |
4 |
|||
7 |
第七章煤化工 |
6 |
||||
8 |
第八章生物质化工 |
4 |
||||
小计 |
40 |
8 |
||||
合计 |
48 |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师生交流、习题评讲、答疑、实验等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的课程目标与实现方法见表3。
表3、课程目标及实现方法
课程目标 |
教学内容 |
实现方法 |
课程目标1 通过对现有资源化学工艺典型产品的加工原料、工艺原理、选择工艺条件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的学习,认识到同一产品的生产或分离等工艺问题具有多种解决途径,在查询和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原料、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具体条件,能够寻求替代性方案。 |
合成氨生产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取原料气,原料气制取、净化、精制过程; 聚丙烯生产、甲醇合成、氨碱法、联碱法。燃料油馏分的生产方法。 本菲尔法脱碳中的二段吸收二段再生工艺;氨盐水碳酸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与碳酸化塔通入位置; |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生产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考试等环节进行训练,使学生具有化学加工产品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意识,能够根据具体的原料及产品要求能寻求具体的替代方案。 |
课程目标2 掌握化学产品加工的模型;能够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判断化学加工的可行性,掌握选取化学加工有利条件的思路及定性方法,明确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掌握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路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合成氨等的热力学原理;选择合成氨工艺条件的原理;可逆放热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矛盾的解决方法;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条件的选择;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实验;催化剂。 |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课堂讨论的启发、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加工的模型。学生在结合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等内容基础上,学习掌握判断化学加工过程的可行性的方法及标准,根据原料化学加工过程的路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点,选取化学加工的有利条件;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深化对应教学目标的训练,通过多途径、反复使用基本原理及方法使学生获得相应能力。实验技术。 |
课程目标3 知晓和理解资源化学加工实践中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了解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合成氨、煤化工中的炼焦部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乙苯催化脱氢实验中原料、实验过程中废气废液的处理。催化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实验中废液的处理。合成氨、石油炼制、有机化工、炼焦及煤化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辨识;使用秸秆燃料棒代替煤炭作为能源; |
通过课堂讲解、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中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现场教学。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化学工业协会等部门的通知、公告、文件等,网上公示项目的环评报告等材料来实现。 |
课程目标4 了解资源化学加工过程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治理技术,认识并逐步形成从工艺源头节能减排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资源化学加工产品周期中产生的污染物等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
合成氨原料气精制中以醇烃化代替铜氨液及液氮洗涤;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治理技术尤其是氨态氮治理技术;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工艺的变废为宝、合成氨工业驰放气中氨的回收;联碱法替代氨碱法消除氯化钙的排放;乙烯催化氧化代替氯醇法制环氧乙烷、炼焦过程中荒煤气回收化学产品、无烟装煤、干法熄焦;实验废液收集处理。 |
通过课堂教材内容讲解、讨论、学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部门规章。 |
课程目标5 了解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对化工工程项目有决定性作用。 |
合成氨工业中的煤改油与油改煤,合成氨生产规模与能耗关系,甲烷水蒸汽转化一段转化炉管成本、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要求占工厂投资的比例。合成氨工业中能耗成本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
课堂讲解;图书馆纸质及电子资源相应内容。 |
六、课程考核评价
所有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随堂测验和作业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40%计算,二者之和构成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中课堂测验和作业取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取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当某次课堂测验缺勤时,则某次测验成绩记为零,到课率点名及课堂测验累计达到7次以上,取消本课程的考试资格。
课程目标对应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如表4。
表4、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
教学内容 |
考核内容 |
考核方式 |
评价标准 |
|||
课堂测验 |
课后作业 |
实验 |
期末考试 |
||||
课程目标1 |
合成氨生产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取原料气,原料气制取、净化、精制过程; 聚丙烯生产、甲醇合成、氨碱法、联碱法。燃料油馏分的生产方法。 |
以煤炭、重质油、天然气等原料生成合成氨原料气;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原料气的方法;原料气制备过程中脱碳脱硫方法、原料气精制中的液氮洗涤、铜氨液、双甲工艺、醇烃化工艺、生产聚丙烯的於浆法、液相本体法、气相法;氨碱法与联碱法; |
30 |
30 |
10 |
30 |
参见表5到表8 |
课程目标2 |
合成氨等的热力学原理;选择合成氨工艺条件的原理;可逆放热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矛盾的解决方法;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条件的选择;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实验。 |
合成氨中的工艺措施:在考虑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温度接近最佳温度分布曲线、混和气体中将氨液化分离、氮氢气循环利用、驰放气、合成氨原料气中氢氮比控制、空速。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工艺条件选择。一氧化碳的分段变换或分级变换。 |
10 |
20 |
10 |
20 |
参见表5到表8 |
课程目标3 |
合成氨、煤化工中的干熄焦、无烟装煤炼焦部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乙苯催化脱氢及催化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实验中废液的处理。油脂水解及皂化过程甘油的回收及盐的回收;秸秆燃料棒代替部分煤炭; |
实验室废液、固废收集后集中,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废液处理公司专业公司,废气处理符合标准后排放;资源化学加工过程的脱硫、克劳斯法回收硫磺、二氧化硫、氮氮化物的排放标准变化趋势、合成氨工业含氨废水标准变化趋势 |
20 |
20 |
30 |
20 |
参见表5到表8 |
课程目标4 |
合成氨原料气精制中以醇烃化代替铜氨液及液氮洗涤;合成氨工业稀氨水逐级提浓回用技术、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工艺的变废为宝、合成氨工业驰放气中氨的回收;联碱法替代氨碱法消除氯化钙的排放;乙烯催化氧化代替氯醇法制环氧乙烷、炼焦过程中荒煤气回收化学产品;实验废液收集处理。 |
合成氨中的醇烃化工艺、驰放气中氨的回收、乙烯的催化环氧化、精细脱硫、克劳斯法回收硫磺、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实验废液处理程序。 |
20 |
20 |
40 |
20 |
参见表5到表8 |
课程目标5 |
合成氨工业中的煤改油与油改煤,合成氨生产规模与能耗关系,甲烷水蒸汽转化一段转化炉管材料成本、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要求占转化炉投资的比例工厂投资投资比例。合成氨工业中能耗成本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
原料成本对工厂经济效益的影响;正常操作条件下,炉管寿命10年以上,炉管投资占转化炉50%,而转化炉投资占工厂投资30%需要。能耗成本占合成氨吨氨成本的70%。 |
20 |
10 |
10 |
10 |
参见表5、表6、表8 |
表4中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成绩均为该项成绩的平均分,由平均分按照不同比例(例如目标1由4项成绩构成,各项成绩在课程目标1中占比分别是30、30、10、30。或者说每项成绩在不同课程目标中占比不同,但每项成绩在不同课程目标中的占比之和为100%)计算。
期末考试成绩则由试卷中不同课程目标的实际得分计算。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如下:
1、课堂测验评价标准
(1)课堂测验:
(2)参考答案:详见课堂测验参考答案,由上课教师自行提供。
(3)课堂测验评价标准如表5。
表5、毕业要求指标点课堂测验评价表
观测点 |
80-100分 |
60-79分 |
40-59分 |
0-39分 |
得分 |
课堂测验问题理解程度(权重0.1) |
完全理解且正确 |
部分理解正确 |
大部分理解错误 |
完全不理解 |
|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权重0.3) |
概念清晰,理论理解,假设合理,分析得当 |
主要理论理解,假设基本明确,但部分分析有误 |
部分理论理解,假设不明确分析错误 |
基本理论不理解 |
|
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性(权重0.5) |
思路清晰,过程明了,计算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基本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部分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少数正确 |
|
课堂测验完成态度(权重0.1) |
书写工整、清晰、符号、单位等按规范执行。 |
书写清晰,主要符号、单位等按照规范执行。 |
能够辨识,部分符号、单位等按照规范执行 |
不能辨识,符号,单位等均不按照规范执行。 |
|
总分 |
2、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1)课后作业:详见教材。
(2)参考答案:详见课后作业参考答案,由上课教师自行提供。
(3)课后作业评价标准如表6
表6、毕业要求指标点课后作业评价表
观测点 |
80-100分 |
60-79分 |
40-59分 |
0-39分 |
得分 |
作业完成进度(权重0.1) |
按时提交,全部完成 |
按时提交,部分完成 |
补交,全部完成 |
补交,部分完成 |
|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权重0.3) |
理论理解,分析得当 |
主要理论理解,但部分分析有误 |
部分理论理解,分析错误 |
基本理论不理解 |
|
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性(权重0.5) |
思路清晰,过程明了,计算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基本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部分正确 |
思路、过程和计算少数正确 |
|
作业完成态度(权重0.1) |
书写工整、清晰、符号、单位等按规范执行。 |
书写清晰,主要符号、单位等按照规范执行。 |
能够辨识,部分符号、单位等按照规范执行 |
不能辨识,符号,单位等均不按照规范执行。 |
|
总分 |
3.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报告内容及结构、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思考题分别各占15%、25%、40%、20%。实验报告评价标准如7。
表7、毕业要求指标点实验报告评价表
观测点 |
80-100分 |
60-79分 |
40-59分 |
0-39分 |
得分 |
实验报告内容及结构: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装置或仪器)、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思考题 |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报告整洁、条理清楚。 |
实验报告内容相对完整,结构比较合理,报告基本整洁、条理比较清楚。 |
实验报告内容不完整,结构不合理,报告潦草、条理性差。 |
实验报告内容存在严重缺陷,结构很不合理,报告潦草、没有条理性差。 |
|
实验原始数据 |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清楚、详细、准确、完整、条理清楚。 |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基本清楚、相对详细、比较准确、相对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混乱、数据粗糙、相对准确、数据不完整、条理性差。 |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混乱、数据不完整、数据准确性差、缺乏条理性。 |
|
实验数据处理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合理、数据处理结果准确。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合理、数据处理结果不够准确。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一定合理性、数据处理结果不够准确。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不合理性、数据处理结果不准确。 |
|
实验思考题 |
回答问题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合理。 |
回答问题观点基本正确,分析问题基本合理。 |
回答问题观点存在明显错误,分析问题不够合理。 |
回答问题观点错误,分析问题不合理。 |
4.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1)试卷设计:固定知识点,对应毕业指标点,固定知识点分值比例,试题原题重复率不超过20%。
表8、毕业要求指标点测试评价表
题号 |
知识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题型 |
分值 |
课程目标1 |
2.3 |
||||
课程目标2 |
2.3 |
||||
课程目标3 |
7.1 |
||||
课程目标4 |
7.2 |
||||
课程目标5 |
11.3 |
(2)参考答案:由试卷出题老师提供。
(3)测试评价:分数。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化工工艺学》(第四版)谭世语,魏顺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主要参考书:
《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徐绍平,殷德宏,仲剑初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吴指南编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工艺学》(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杜春华,闫晓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无机化工工艺学-合成氨》陈五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无机化工工艺学-纯碱和烧碱》陈五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化工工艺学》梁仁杰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生物质化工与材料》黄进,夏涛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尹芳,张无敌,许玲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袁振宏,吴创之,马隆龙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八、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学生个体达成度评价见表9
表9、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生个体达成度评价表
毕业要求指标点 |
2.3 |
3.1 |
7.1 |
7.2 |
11.3 |
达成度 评价值 |
课程目标 |
课程 目标1 |
课程 目标2 |
课程 目标3 |
课程 目标4 |
课程 目标5 |
|
评价依据 |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期末考试 |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期末考试 |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期末考试 |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期末考试 |
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 |
|
期望值 |
||||||
学生1 |
||||||
学生2 |
||||||
学生3 |
||||||
平均值 |
2、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见表10
表10、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持续改进
课程名称 |
化工热力学 |
|||||
课程负责人 |
郑立辉 |
|||||
课程组成员 |
刘晔,胡廷平,韩娟娟 |
|||||
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 |
考核方式 |
子目标达成度 |
主要问题 |
持续改进措施 |
备注 |
指标点2.3 |
课程目标1 合成氨生产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取原料气,原料气制取、净化、精制过程; 聚丙烯生产、甲醇合成、氨碱法、联碱法。燃料油馏分的生产方法。 |
þ课堂测验þ课后作业þ实验 þ考试 |
||||
指标点3.1 |
课程目标2 合成氨等的热力学原理;选择合成氨工艺条件的原理;可逆放热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矛盾的解决方法;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条件的选择;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实验。 |
þ课堂测验þ课后作业þ实验 þ考试 |
||||
指标点7.1 |
课程目标3 合成氨、煤化工中的干熄焦、无烟装煤炼焦部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乙苯催化脱氢及催化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实验中废液的处理。油脂水解及皂化过程甘油的回收及盐的回收;秸秆燃料棒代替部分煤炭; |
þ课堂测验þ课后作业þ实验 þ考试 |
||||
指标点7.2 |
课程目标4 合成氨原料气精制中以醇烃化代替铜氨液及液氮洗涤;合成氨工业稀氨水逐级提浓回用技术、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克劳斯法回收硫磺工艺的变废为宝、合成氨工业驰放气中氨的回收;联碱法替代氨碱法消除氯化钙的排放;乙烯催化氧化代替氯醇法制环氧乙烷、炼焦过程中荒煤气回收化学产品;实验废液收集处理。 |
þ课堂测验þ课后作业þ实验 þ考试 |
||||
指标点11.3 |
课程目标5 合成氨工业中的煤改油与油改煤,合成氨生产规模与能耗关系,甲烷水蒸汽转化一段转化炉管材料成本、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要求占转化炉投资的比例工厂投资投资比例。合成氨工业中能耗成本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
þ课堂测验þ课后作业þ实验 þ考试 |
||||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年月 日 |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小组审核(签字) |
年月 日 |
九、说明(如有必要)
执笔人:郑立辉
时间:二零二零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