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学校主页
工程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工程认证 > 正文
《化工原理I》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28 浏览人次:

《化工原理I》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HEM3101、CHEM3102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I

课程英文名称: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

课程面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工程制图

学时学分:128(96/32)学时,8学分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计算及工程制图等基础技能、解决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工程观点、工程运算与工程设计等方面得到综合培养,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制图等知识进行单元操作过程的分析与计算、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与选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分离工程和毕业设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如下:

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判别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极限(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3)。

2、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调控、比较与综合,并对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进行改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

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表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

4、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原则,具备设备计算、选型及校核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化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

5、能够综合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正确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3)。

6、能够运用图表处理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及实验现象(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4)。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1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指标点表述

课程目标

工程知识1.3

1.3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分析、化工过程极限及方向的判别。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判别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极限。

工程知识1.4

1.4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设计、调控以及化工过程的改进。

课程目标2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调控、比较与综合,并对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进行改进。

工程问题分析2.1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复杂化工问题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并科学地表述影响因素。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表述。

工程问题分析2.2

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复杂化工问题的可选解决方案或途径。

课程目标4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原则,具备设备计算、选型及校核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化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4.3

4.3能够基于所选路线或方案选用或构建实验系统,安全规范地开展实验,并正确采集实验数据或记录实验现象。

课程目标5能够综合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正确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

研究4.4

4.4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通过信息综合验证或证伪提出的思路或假设。

课程目标6能够运用图表处理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及实验现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1.1化工生产过程

1.2单元操作的特点及分类

1.3课程特点及研究方法

1.4化工计算中的基本关系

1.5单位及单位换算

教学要求

了解《化工原理I》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课程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基本单位制及其换算。

2、教学重点

《化工原理I》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与基本内容、单位制及其换算。

3、教学难点

单位制度的换算。

(二)流体流动

  1.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2.1流体流动概述

    1. 流体静力学

      2.3流体动力学

      2.4流体流动现象

      2.5流体流动阻力

      2.6流体管路输送

      2.7流速和流量测量

      教学要求

      (1)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能够运用流体静力学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进行流动流体的物料衡算、机械能衡算及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2)理解牛顿粘性定律、层流和湍流的本质、层流和湍流时管内流体速度分布特点。

      (3)掌握简单管路及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4)了解流速流量测量装置及测量原理。

      2、教学重点

      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流动流体的物料衡算、机械能衡算及应用;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3、教学难点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简单管路及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三)流体输送机械

  2.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3.1离心泵

    1. 其他类型泵

      3.3气体输送机械

      教学要求

      (1)了解离心泵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

      (2)了解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离心泵安装高度,掌握离心泵工作点和流量调节。(3)了解离心泵的串联和并联操作,掌握离心泵的设计与选型。

      (4)了解其它类型泵及气体输送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离心泵的构造、离心泵特性曲线、离心泵安装高度、离心泵流量调节、离心泵的选型。

      3、教学难点

      离心泵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四)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1.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过滤

    教学要求

    (1)了解颗粒床层的特性及主要过滤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过滤原理及过滤方式;

    (3)掌握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及过滤常数的测定;

    (4)掌握恒压过滤速率及过滤生产能力的计算。

    2、教学重点

    恒压过滤的基本原理及过滤速率、生产能力的计算。

    3、教学难点

    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五)颗粒的沉降

  2.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5.1重力沉降

    5.2离心沉降

    教学要求

    (1)了解颗粒沉降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不同流动类型下的沉降速度方程式。

    (2)掌握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方程式,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沉降速度。

    (3)掌握降尘室的结构及生产能力的计算。

    (4)了解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

    2、教学重点

    斯托克斯方程及沉降速度的计算。

    3、教学难点

    沉降速度的计算。

    (六)传热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6.1传热概述

    6.2热传导

    6.3对流传热

    6.4传热计算

    6.5换热器

    6.6传热过程强化

    教学要求

    (1)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傅立叶定律,单层与多层平壁和圆筒的导热计算,能够对热传导过程进行计算。

    (2)理解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能够分析判断对流传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传热基本方程式、热量衡算、平均温度差和总传热系数的计算,能够对对流传热过程进行计算。

    (4)了解常用传热设备的结构、传热过程的强化与削弱途径,能够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2、教学重点

    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

    3、教学难点

    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及不同传热情况下的控制因素。

    (七)吸收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7.1传质分离过程概述

    7.2气液相平衡

    7.3分子扩散与单相传质

    7.4对流传质

    7.5低含量气体吸收计算

    教学要求

    (1)理解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吸收过程的传质模型。

    (2)掌握亨利定律的多种形式及换算、相际传质速率的计算和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

    (3)能够运用传质速率方程及物料衡算对低含量气体吸收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

    2、教学重点

    低含量气体吸收的计算。

    3、教学难点

    传质机理及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

  1. 精馏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8.1精馏概述及分类

    8.2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8.3精馏原理和流程

    8.4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

    8.5精馏塔的设计型计算

    8.6其他精馏方式简介

    教学要求

    (1)掌握多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理想溶液平衡关系表示方法。

    (2)掌握双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原理及流程,能够运用相平衡关系和物料衡算方程对精馏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与调节。

    (3)掌握塔板效率的表示方法、计算及应用。

    (4)了解其他蒸馏方式。

    2、教学重点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3、教学难点

    精馏原理、精馏塔操作中的回流比与进料热状况对操作过程的影响、塔板效率计算。

  2. 气液传质设备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9.1板式塔结构

    9.2板式塔设计计算

    9.3填料塔结构

    9.4塔板性能及极其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填料塔的结构和填料的类型。

    (2)理解气体通过塔板的阻力损失和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3)掌握气液两相在塔内的流动及塔的传质性能。

    (4)掌握传质设备的设计计算。

    2、教学重点

    板式塔非正常操作现象、塔板效率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填料塔的传质性能。

    3、教学难点

    塔板的水力流动与水力学性能参数。

  3. 干燥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10.1湿空气性质和湿度图

    10.2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10.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教学要求

    (1)理解固体干燥的方法和概念。

    (2)了解对流干燥的流程及经济性。

    (3)掌握湿空气性质、湿度图及其应用。

    (4)理解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及速率关系,能够运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对干燥过程进行计算。

    2、教学重点

    湿空气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教学难点

    干燥热效率及操作途径、干燥的平衡及速率关系。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包括课堂讲授96学时,实验课32学时。课堂讲授的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实验学时分配如表2所示。

    2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按章填写)

    学时

    课堂

    讲授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

    1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流体流动

    14

    8

    3

    1

    3

    第三章流体输送机械

    8

    4



    4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5

    4

    1


    5

    第五章颗粒的沉降

    3


    1


    6

    第六章传热

    14

    4

    3

    1

    7

    第七章气体吸收

    10

    4

    1

    1

    8

    第八章液体精馏

    10

    4

    1

    1

    9

    第九章气液传质设备

    4



    2

    10

    第十章固体干燥

    8

    4

    1

    1

    小计

    78

    32

    11

    7

    比例

    61.72%

    25%

    6.25%

    7.03%

    合计

    128

    3实验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或内容)名称

    实验类型

    每组

    实验

    人数

    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4




    4

    2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4




    4

    3

    流量计校核

    4




    4

    4

    过滤实验

    4



    4

    5

    传热实验

    4




    4

    6

    精馏实验

    4




    4

    7

    吸收实验

    4




    4

    8

    干燥实验

    4




    4

    小计

    32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规范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堂问答/讨论、实验教学和课程作业练习四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授课和课堂问答/讨论,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的理论讲解,同时结合例题讲解和工程案例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实验教学包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含在线模拟预习)、实验操作和课后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课程作业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与计算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环节的相互结合与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4课程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课程目标

    课程对应内容

    实现方法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判别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极限。

    连续性方程;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亨利定律;

    恒摩尔流假定;

    吸收、精馏传和干燥过程的传质方向与极限。

    课堂讲授、习题解析、课堂讨论和课程作业训练。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判断单元操作过程进行的方向及极限的方法。

    课程目标2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调控、比较与综合,并对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进行改进。

    流体流动阻力、传热计算、低含量气体吸收计算、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

    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

    传热过程强化、精馏塔的设计型计算;

    流体静力学方程、流体动力学方程、恒压过滤方程、重力沉降速度、传热速率方程与传质速率方程的应用。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解析、案例解析和课程作业训练。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解析和案例解析,引导学生认识复杂单元操作过程,并能对单元操作过程进行计算、比较与综合,掌握单元操作过程的调控途径和方法。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表述。

    课程特点及研究方法;

    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方程、流体流动阻力、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热传导、热对流、对流传热系数、传质系数和相平衡关系的数学描述;

    流体流动现象与流动类型;

    影响流体流动、对流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因素的量纲分析。

    课堂讲授、习题解析、课堂讨论和课程作业训练。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而识别和判断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影响因素进行表述。

    课程目标4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原则,具备设备计算、选型及校核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化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流量测量装置、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装置、换热器、板式塔及填料塔的结构与类型;

    离心泵和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精馏塔、吸收塔和干燥塔的设计计算。

    课堂讲授、动画演示、指导阅读和课程作业练习。通过课堂讲解,了解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校核;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了解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通过课程作业练习,熟悉并掌握典型单元操作设备计算与选型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课程目标5能够综合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正确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测定;

    流量计校核过滤实验;

    传热实验;

    精馏实验;

    吸收实验;

    干燥实验。

    示范教学以及实践操作。通过示范教学以及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操作对应的实验装置以及分析仪器,正确绘制工艺流程图、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能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6能够运用图表处理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及实验现象。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测定;

    流量计校核过滤实验;

    传热实验;

    精馏实验;

    吸收实验;

    干燥实验。

    指导阅读和实践操作。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分析,并能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六、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总评成绩采用结构化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作业、课程测验、平时实验和实验操作考核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中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比例,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方案中加以体现。

    1、课程作业评价标准

    5课程作业评价标准

    观测点

    权重

    优秀(90-100

    良好(80-90

    中等(70-80

    及格(60-70

    不及格(<60

    完成进度

    0.1

    按时完成

    按时完成

    延时完成

    超出规定时间补交

    未交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0.3

    理论理解,分析得当

    主要理论理解,但部分分析有误

    部分理论理解,部分分析有误

    部分理论理解,分析错误

    基本理论不理解,分析错误

    方案正确性

    0.5

    思路清晰,过程明了,计算正确

    思路正确、过程和计算基本正确

    思路、过程和计算部分正确

    思路基本正确、过程和计算有误

    思路、过程和计算有误

    完成态度

    0.1

    书写工整、清晰、符号、单位等规范

    书写清晰,主要符号、单位等规范

    能够辨识,部分符号、单位规范

    不能辨识,部分符号、单位规范

    不能辨识,符号、单位均不规范

    注:作业题目由任课教师自拟,作业参考答案由任课教师提供。

    2、平时实验评价标准

    6平时实验评价标准

    观测点

    权重

    优秀(90-100

    良好(80-90

    中等(70-80

    及格(60-70

    不及格(<60

    实验

    预习

    0.2

    完成在线模拟预习及预习报告,按时参加实验

    完成在线模拟预习及预习报告,按时参加实验

    完成在线模拟预习及预习报告,按时参加实验

    未完成在线模拟预习及预习报告,按时参加实验

    未按时参加实验或未完成在线模拟预习及预习报告

    实验

    操作

    0.4

    能够规范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回答问题正确

    能够规范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能够规范操作,原始数据记录较为完整,能正确回答部分问题

    不能规范操作,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能正确回答部分问题

    不能规范操作,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实验

    报告

    0.4

    实验报告规范,能够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能够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比较规范,能够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撰写不规范,基本能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撰写不规范,不能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基本正确

    注:实验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指导书,由课程组统一编撰。

    3、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7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观测点

    权重

    优秀(90-100)

    良好(80-90

    中等(70-80

    及格(60-70

    不及格(<60

    部件名称或装置结构

    0.15

    能够正确说明主要部件名称及用途能

    基本能够正确说明主要部件名称及用途

    能够说明部分部件名称及用途

    能够说明部分部件名称或用途

    基本不能说明部分主要部件名称及用途

    工艺流程

    0.2

    能够正确描述工艺流程

    基本能够正确描述工艺流程

    基本能够描述工艺流程

    能够描述部分工艺流程

    基本不能描述工艺流程

    实验操作

    0.35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并准确读取实验数据

    基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并准确读取实验数据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部分实验操作并准确读取实验数据

    基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部分实验操作并准确读取实验数据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并准确读取实验数据

    注意事项(安全防护)

    0.1

    能够说明本实验涉及的主要安全风险及防护手段

    基本能够说明本实验涉及的主要安全风险及防护手段

    能够说明本实验涉及的部分安全风险及防护手段

    能够说明本实验涉及的主要安全风险或防护手段

    不能说明本实验涉及的主要安全风险及防护手段

    现象分析和解释

    0.1

    能够对特定实验现象和数据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基本能够对特定实验现象和数据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能够对部分特定实验现象和数据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基本能够对部分特定实验现象和数据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对特定实验现象和数据趋势作出合理解

    实验结论

    0.1

    能够定性分析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基本能够定性分析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能够定性分析部分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基本能够定性分析部分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不能定性分析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课程考试评价标准

    (1)试卷设计:固定知识点,对应毕业指标点,试题原题重复率不超过20%。

    (2)标准答案:由试卷出题教师提供。

    (3)题型及各知识点分值视持续改进情况适度变化,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及作图题等。

    8课程目标对应的考试内容评价标准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观测点

    评价标准

    1.3

    课程目标1

    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的方向、极限及优化、复杂单元操作问题的分析

    详见课程考核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

    课程目标2

    化工流体流动/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的设计型与操作型问题的计算与分析

    2.1

    课程目标3

    化工流体流动/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的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

    2.2

    课程目标4

    化工流体流动/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操作的典型设备的结构、类型与设计选型。

    4.3

    课程目标5

    化工流体流动/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实验的实验预习报告及实验操作。

    4.4

    课程目标6

    化工流体流动/化工传热过程/化工传质与分离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现象分析和解释。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主要参考书:1)柴诚敬,贾绍义.化工原理(第3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2)何潮洪,伍钦,魏凤玉等.化工原理(第3版).科学出版社, 2017; 3)丛德慈,丛梅,方图南.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史玉兰,黄婕,熊丹柳等.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八、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从学生个体达成情况和课程整体达成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价,前者将作为评判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以及能否通过课程考核的依据;后者则作为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及持续改进措施的依据。当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班级数为2个班时,样本集为所有学生;当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班级为3个班及以上时,样本集通过间隔采样获取(按照所有学生学号序列间隔采样)。学生个体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整体达成度评价分别如表9和表10所示。

    9学生个体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项目

    考核指标点/达成度

    毕业要求指标点

    1.3

    1.4

    2.1

    2.2

    4.3

    4.4

    课程目标

    1

    2

    3

    4

    5

    6

    考核方式/观测点

    课程作业/课程测验/期末考试

    课程作业/课程测验/期末考试

    课程测验/课程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测验/课程作业/期末考试

    平时实验/实验操作考试

    平时实验/实验操作考试

    总分值







    期望值







    学生1







    学生2













    平均分







    注:1)课程目标分值=课程目标平时成绩总分值+课程目标期末测试试卷分值,具体过程将在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分析报告中加以体现;2)期望值根据各年度考核覆盖面、难度、预期区分度等因素调整;3)学生个体达成度:课程目标实际得分/课程目标总分值×100%。

    10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I

    课程负责人

    范国枝

    课程组成员

    范国枝,李云雁、刘晔、胡廷平、翟爱霞、游军杰、王明明、张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子目标达成度

    达成度评价结论

    持续改进措施

    备注

    1.3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判别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极限。

    þ课程作业

    þ课程测验

    þ期末考试





    1.4

    课程目标2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调控、比较与综合,并对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进行改进。

    þ课程作业

    þ课程测验

    þ期末考试





    2.1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表述。

    þ课程作业

    þ课程测验

    þ期末考试





    2.2

    课程目标4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原则,具备设备计算、选型及校核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化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þ课程作业

    þ课程测验

    þ期末考试





    4.3

    课程目标5能够综合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正确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

    þ平时实验

    þ实验操作考核





    4.4

    课程目标6能够运用图表处理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及实验现象。

    þ平时实验

    þ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小组审核(签字) 年 月 日

    注:课程子目标达成度=样本中与课程目标对应观测点的平均分/课程目标对应观测点的总分值。

    执笔人:范国枝

    二零二零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