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校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让手机远离课堂”学风建设主题系列活动,切实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倡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2016年3月上旬,我院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手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涵盖我院一、二、三年级的全体本科生,发放问卷共804份,回收有效问卷756份,回收率94.03%。其中一年级占38.76%,二年级占33.60%,三年级占27.64%,人群分布相对合理。问卷采取不记名填写的方式,由学生会干部在课堂或晚自习间隙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确保调查的真实性、严肃性。此次问卷依次从手机消费基本情况、日常使用习惯和课堂使用情况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同时设置了一道主观题,征集学生对如何减少授课、听课效果负面影响的建议或方法。整套题目,环环相扣,能够让同学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是否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在手机使用方面,我院学生能够做到理性消费,拥有较为节俭的消费观,但28.18%的同学在每天使用累计时长上选择了“3至4个小时”的选项,主要用于QQ聊天、刷微博和微信等社会交往活动,用于专业学习(查阅资料)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11.82%;在日常使用习惯方面,有约30%的同学对手机存在明显的依赖,甚至会边走路边看手机,离开手机会有焦躁不安的情绪;在课堂使用情况方面,74.45%的同学认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无论对自身听课效果,还是对老师的授课效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能够主动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的状态,但普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老师授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程度给予较高的期望,只有8.7%的同学选择上课从不翻看手机。从主观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提出“自主管理”,显示了同学们普遍认为手机是私人物品,不愿意为别人所掌控的心理。对此徐燕副书记指出,手机的“管理”不是指硬性“收取”手机,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力,而是合理有效的“引导”同学们更加健康规范地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促进生活、学习的工具,让广大学子更加专注于课堂,在课堂上有更高的收获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明确认识到了手机对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危害,对开展“让手机远离课堂”的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接受,为下一步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研部 程晓蒙 供稿)